#但當我們沉醉著方成就的偉大
#敵人亦悄悄的縮得更小了
工業、科技的進化,讓我們世界高速發展。譬如智慧型手機,讓網路成了基本人權;譬如都會的幅員從台北外擴,讓桃園、宜蘭的房子越來越貴;又譬如福衛七能被送上720公里高空,遙測地表的大氣動態,讓我們能提早防災,這些都是人類靠著多年的努力,逐漸壯大的社會。
但當我們沉醉著方成就的偉大,敵人亦悄悄的縮得更小了。
最近拜讀CNN國際新聞主持人Fareed Zakaria的《後疫情效應》(Ten Lessons for a Post-Pandemic World),剛好讀到:「美國最嚴重的威脅根本就不是什麼巨大的敵人,而是非常微小,小到用顯微鏡才看的到,比針頭還小幾千倍的東西」。很多發展良好的經濟體,在政府監管鬆散的情況下會快速的發展,但也會快得逐漸失序,而這個失序通常造成的結果,都是難以收拾、挽回的災難;譬如書中提到的911事件、金融海嘯,以及武漢肺炎。
回顧是為了前瞻,我們並不是沒受過教訓,讓我們避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;但偏偏,我們對小事情的敏感度,最終把生命當成了豪賭的籌碼。
所以媒體的責任,就是替這個社會記錄這些教訓;讓這個地表能夠閱讀、能夠聆聽的人,能夠記住我們受過什麼傷、疤痕在哪,以及大聲的提醒─「每一回的受害者,他們的心碎、他們為甚麼心碎」。我們的工作並不是救人,而是監督該被監督的人,讓他們繃緊神經,逼他們別再因為「不小心、疏忽、督導不周」而賠上了寶貴的性命。
因此前線記者,或許沒能盡善盡美,但他們在做的事情,是紀錄台灣的傷口;而且正提醒著有權者,切勿因為權力,腐化了你對公理正義的追求。
==以下班表文==
4/5 iNews 17:00
4/6 三立新聞台 09:00 13:00 iNews 17:00
4/7 三立台灣台 12:00 18:00 iNews 17:00
4/8 三立新聞台 13:00 iNews 17:00
4/9 三立新聞台 11:00 iNews 17:00
三立台灣台 18:00
4/10 iNews 360大世界 23:00